毛蟲之友們~
我們也在FB呦!


搜尋 @slb0007y


instagram.png 馬上追蹤~      

 youtube.png
   毛蟲頻道 

 

在與許多家長工作的過程當中,時常聽到家長會這麼說:
「我也是這樣被爸媽打大的,打罵也讓我很乖巧、很成功啊。」

「我從小被打大,所以我完全不想打小孩,但他不乖時,我也會有想打人的衝動,我真的也很掙扎」

在這些話語的背後,我們會聽見,家長過往的經驗裡,似乎也有著一個「可怕」的父母。在面對孩子難解的行為時,這些「可怕」的父母,就會在心理隱隱地阻止對孩子的理解。這會讓家長在照顧上,會陷入要不要體罰的兩難和掙扎當中,也會陷入很強烈的焦慮,甚至對當下的混亂,會有很強烈的不耐感。

在精神分析中,就把這個現象稱為「育嬰室的幽魂」,所謂的幽魂,其實是來自父母親心中,沒能夠好好消化的可怕被照顧經驗。因為年紀太小,成長過程中只感覺到體罰是一件恐怖的經驗,無法消化體罰背後的心裡。只好完全地「接受或認同」,或者完全「拒絕」來面對這樣的經驗。

接受或認同幽魂的父母,可能就會在照顧過程中,重複這樣的管教模式,認為小孩像動物,不乖的行為就得用鞭子教,教到不會這麼做為止;拒絕幽魂的父母,可能會盡全力地避免管教,但心裡總是有許多憤怒,會讓自己在教養的過程當中,讓自己總是退讓界線,孩子卻無法體會到「界限」。

在孩子管教/相處的過程中,最重要的幾個重點有:

1.設限的重要:勇敢地和大聲地說「不可以」,孩子有時候在混亂的狀態裡,需要父母喊停,有時大聲地說「不可以」和喊名字是需要的。
2.消化情緒:在彼此都很有情緒時,適時地給孩子和自己有空間可以冷靜,用不傷害彼此的方式發洩感覺。
3.理解:在情緒波浪後,坐下來理解孩子的行為和背後原因,在情緒下降後,孩子比較能夠溝通與認領自己的問題。
4.求助:管教孩子會激起很多感受,若心裡有「育嬰室幽魂」的家長,更容易會有強烈的感受。這時候伴侶、朋友、長輩的支援,甚至求助諮商協助梳理過往經驗,也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
**更多內容: 毛蟲IG

文/ 彭大維 諮商心理師